1.影评人打分制
迷影网只邀请知名影评人和电影从业人员进行打分,职业从大类上来说有:高校电影学者、电影媒体从业者、电影策展人、电影专业在读学生等,对电影本身和电影产业都有比较深入的认知。
豆瓣面向所有网友,只要注册账户即可给电影打分。
所以豆瓣电影的关注热度(不是评分高低)更反映市场热度,个人认为豆瓣的评分高低能反映电影质量的大趋势,例如五分以下基本肯定是烂片,8.5分以上肯定有可看性。但是纠结具体某个影片的评分高低没多大用处,也不是很有参考性。
迷影网的评分更反映艺术价值,对我个人来说,更有观影的参考性。
另外,迷影网特邀的影评人,大多有在豆瓣打分或发表影评的习惯,并且在影迷群体有相当影响力。因此迷影网的评分可以看成是把豆瓣影迷圈的意见领袖邀请出来另做评分,提高专业度的同时,也规避了水军等因素的影响。
2.十分制
迷影网的评分和时光网一样,是十分制。而豆瓣是五分制。关于十分制和五分制最近有几个比较火的知乎贴讨论的比较详细,链接放上:
有人提议把豆瓣评分的五星制改成十分制会更科学,这种观点有科学(如数学上的)依据吗?
个人觉得,豆瓣面向普通观众,五分制比较合理,分级比较清晰,便于收集到比较直观相对准确的数据。虽然时光网评分是十分制,但是把鼠标放到打分栏上,每两个分值的文字提示等级是一样的,基本也是“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这样的五个层次的等级划分。
迷影网面向专业影评人打分,他们在看片量比较多,对电影的认知比较深入的前提下,更能在分值之间做出比较细节的取舍,随机性更小,对于数据收集来说更有价值。
3. 北美院线评分
题主在问题的链接里只放了国内院线评分,不过迷影网和豆瓣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有单独的北美院线评分(
http://cinephilia.net/rating?line=37
)。
豆瓣上给这些电影打分基本是基于看下载资源,迷影网的北美院线评分是基于在影院的看片体验,对很多影片来说,看电影的环境对观影体验和感受还是有些影响的。
另外一些在国内外上映版本不同的电影,也可以做一些对比。
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在结尾吐槽一下,迷影网你敢不敢更慢更不稳定一点了!动不动就打不开,能打开的时候慢得要死是闹哪样啊~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