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小说,拍出来的电影多少会让人有点失望,无论是最近两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或者是三十年代拍的《战争与和平》。反而是小说普通的,例如《乱世佳人》,甚至读起来略干的《索拉里斯》(塔可夫斯根据小说改编成电影《潜行者》),电影化之后却成了另一种经典。
可能有一半是由于原作的关系,让人心理的预期过高了吧。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无论是小说本身,还是其中的人物,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白痴》的开头是两个男人在火车上谈论一个女人,最后是还是这两个男人在这个女人的尸体边相拥入眠,最后一个病了一个傻了。
将近3小时的电影却说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多角关系情杀伦理戏,哪怕是早就知道结尾,还是有些失望。一方面,书中的配角们限于篇幅几乎都没有出场,狡猾的演说者列别杰夫也好,自卑而狂傲的肺痨鬼伊莉波特也好,或者是冒名顶替的继承人,那些作者不断借他们之口抒发自己的宗教情结,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的人物,全部没有出场,我们看到的只是跟着赤间(罗戈任)的一群没有名字的乌合之众罢了。另一方面,梅什金公爵(龟田)的天真无邪被刻画成了懦弱无能,公爵并不傻,更可以说,谁都无法骗过他。可能日语和俄语的结构差了太多,龟田一开始自称boku的时候,就整个弱气了起来。还有,龟田的天真善良在他自己的解释中成了因为马上被判处死刑的忏悔顿悟。比起算梅什金公爵的经历,不能不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的经历,可是这样濒死前的忏悔彻底改变一个人,而且是天性中的善良实在是太牵强了,与其相信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梅什金公爵这样的人,更倾向于相信他的性格和《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式的人,挣扎在尼采的超人理想和基督教的救赎之中,在《白痴》里面,描写处刑,和耶稣之死的画作也多少有这样的意味吧。
基本上,摄影部分倒是没什么不太喜欢的,札幌的冰天雪地正合彼得堡的寒冬,场面调度和人物的走位也是黑泽明的强项,只是龟田和绫子(阿格拉雅)的感情线拍的就像三流青春剧,以及最重要的,癫痫病发作前的一系列好像看到了上帝和真理的感觉,似乎完全没有体现…演员都是出色,虽然一直对原节子的印象就是小津安二郎作品中的温婉现代女性,而这一次出演的却是妙子(那斯塔夏费列波夫娜)倒也没有特别的不妥。只是可能有年代缘故,也有日本人内敛和俄国人奔放的不调和,大家的表演总觉得有点带着话剧腔的夸张,如此一来,人物的性格就平面化了。这么一对比,苏联的那一版反而好。
微信公众号:柠檬LED
扩展阅读:
途犇图像介绍
动画和电影的区别?这篇文章告诉你!!【福利】附漫画电子书下载
这部日本动画神作,竟然继承了美影厂的精神遗产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