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在下才疏学浅,浅谈也只能点到即止。
我从来认为,全国总票房增长或下跌是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并非任何单一“效应”的作用。
1、影院、屏幕增长必然带动电影票销售数字增长,无论是真数字还是水分数字。其中实体影院的增长又和各大地产商的主攻方向转移相挂钩;
2、民众娱乐方式、娱乐场所的缺乏:在国外,休闲娱乐不太会是逛商场,但在中国这是很多民众的首选。当然,节假日出城进城的拥堵交通、恐怖的大量人流也是导致一部分民众举家转战假日影院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
3、目前中国境内所现有的娱乐设施中,影院的消费是相对最低的,低水平娱乐设施、场所选择有限,这是民众的消费水平局限而导致的电影票房被动增长因素;
4、各大电商的竞价推广、补贴售票,是近年来推高总票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观影成本的降低,使得受众群更为广阔。但电商的竞价举措是否能维持到民众产生普及的高频次日常观影习惯,这个就不知道了,只要不断有新电商出来烧钱补贴票价,一定程度上总票房仍会被持续推高;
5、网络大电影普遍的低俗乱搞制作,烂片充斥线上播放平台,也从侧面使得民众认为花多一点点钱去影院看高规格、高水平制作、明星加盟的院线电影会比看那些极小成本制作的不知所谓的网络大电影强的多,毕竟观影群众也都不是傻子,知道分辨。网络大电影本应可以分流院线观影群众,但目前并未起到任何效果;
6、近年来资本、金融市场的投资渠道越来越狭窄,为注入更有吸引力的项目内容,很多资本转战电影投资,金融市场“做市”、“搭棚”是很普遍的营造盛世的手法,经典案例:快鹿投资《叶问3》票房做假(shi)事件;
……
以上个人意见浅谈,仅供参考。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